(6分)甲 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图中P点的含义是__
(6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图中P点的含义是__ ___。 (2)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 __乙(填“>”、“=”或“<”)。20℃时,将60 g乙物质放入100 g水中,升温至40℃,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 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_____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参考解答
(共6分)(1)20℃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30 g(1分) (2) > (1分)2︰5 (1分)(3)AC(2分,少选给1分,但有错不给分) E (1分) |
分析:(1)依据溶解度曲线上各点的含义及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解答; (2)依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比较;依据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定义,判断溶质溶剂的关系; (3)依据甲物质在20℃与40℃的溶解度及溶解度的定义,确定溶质和溶剂的关系,判断溶质是否全溶、溶液是否饱; 解:(1)P点为甲乙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时二者溶解度相同,由图象不难看出该温度为20℃,故答案为:20℃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30g; (2)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 ![]() (3)由溶解度曲线可得甲在20℃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最多可溶30g甲,故此时在100g水中加入20g甲所得A溶液不饱和;再加入20g甲所得B溶液饱和,且剩余10g甲不能溶解;升温至40℃,此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最多可溶50g甲,故所得C溶液又变为不饱和;再加入20g甲(总计60g)所得D溶液达到饱和,且剩余10g甲不能溶解;降温至20℃,此时甲的溶解度变为30g,会析出30g甲,此时溶液饱和.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 ![]()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问题,解答此类问题需做好几点:能准确查阅一种物质的溶解度,理解溶解度的含义,能由溶解度曲线特点判断温度变化时,饱和溶液的变化情况,会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
相似问题
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甲所示X Y 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依据图甲 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在t1℃时
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甲所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依据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在t1℃时,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如图是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P点的含义是______.(2)t2℃时 将等质量的甲 乙两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P点的含义是______.(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根据如图A B 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①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②20℃时使三种物质的不
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①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②20℃时使三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③分别将50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1℃时取a b c三种物质各4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1℃时取a、b、c三种物质各4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三种混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
氯化铵和硫酸钠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获取信息正确的是A.20 ℃~40 ℃ 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
氯化铵和硫酸钠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从图中获取信息正确的是A.20 ℃~40 ℃,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钠B.两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