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小军同学在烧杯中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再向烧杯底部放入固体粉末 并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一种无色液
如图所示:小军同学在烧杯中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再向烧杯底部放入固体粉末,并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一种无色液体。![]() (1)如果烧杯中蜡烛燃烧更旺,则烧杯中发生的反应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想利用上述反应制取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右图中_____(填序号)。 ![]() 如果小军用左图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由____端(填“a”或“b”)导入。若需用该装置收集并测出气体的体积,还需仪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 ![]() (3)小军查阅资料获知: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同时还生成氯化钙(CaCl2)和水。则小军在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若收集NH3时只能用D装置,则可由此推知NH3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解答
(1)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2)B a 量筒; 合理给分(3)A,密度小于空气,易溶于水。 |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向烧杯底部放入固体粉末,并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一种无色液体”,而后“烧杯中蜡烛燃烧更旺”,说明固体和液体混合后有氧气产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液体应为过氧化氢,固体应为二氧化锰,即烧杯中发生的反应应是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 ![]()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使用的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型”,故发生装置应选B; 根据排空气法的原理,由于氧气的密度比集气瓶内的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气体应该从a进入,使瓶内压强增大,将空气通过导管b压出瓶外,氧气则保留在集气瓶内; 若需用该装置收集并测出气体的体积,还需要量筒,操作方法是先将集气瓶装满水,根据排水法的原理可知,气体应该从b进入,使瓶内压强增大,将水通过导管a压出瓶外,进入量筒,而气体则保留在集气瓶内,根据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可得出氧气的体积。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由于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使用的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发生装置应选A;由于收集NH3时只能用D装置(向下排空气法),说明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排水法,说明NH3易溶于水。 点评: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分为“固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两种装置;常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可分为“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三种装置来收集。 |
相似问题
结合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回答有关问题:(1)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时 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之一
结合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时,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之一是;(2)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6分)下图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
(6分)下图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A中发生反应
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 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硫粉在氧气
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的气体C.木
(6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
(6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高锰
雷雨后的空气十分清新 这是因为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转化成了臭氧(O3)的缘故。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雷雨后的空气十分清新,这是因为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转化成了臭氧(O3)的缘故。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变化是化学变化B.氧气和臭氧都是氧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