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 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 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
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下记录。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捉到一只蚂蚱。”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突然,一个同学说:“这是只公的。”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老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得高。”他自信地说。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实难能可贵!老师及时表扬道:“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就在这时,一位同学跑过来告状:“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他走过去,看见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这位老师说:
“一个蚂蚱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一个坑,把他安葬了吧!”于是,在学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葬礼”。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多少遍说教都来得有效!
问题: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老师的教学行为。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解答
正确答案:
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1)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得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材料中的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正是对他们实践能力的锻炼。(2)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主体需求,能够主动发展,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把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该老师做到了以上几点,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物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当学生给出解答时,该老师还及时表扬学生,并对他提出更高的期望,可见老师把学生当作有发展潜力的人。当有学生踩死蚂蚱的时候,该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进而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可贵。(3)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师观。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途径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材料中该教师的角色正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相似问题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 不正确的做法是( )。A.用抚摸鼓励幼儿B.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C.仔细倾听D.表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 用抚摸鼓励幼儿B 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C 仔细倾听D 表情严厉,语言专业化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以短篇小说创作著称的是( )。A.莫泊桑B.巴尔扎克C.托尔斯泰D.普希金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以短篇小说创作著称的是( )。A 莫泊桑B 巴尔扎克C 托尔斯泰D 普希金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衣着整洁 朴实大方。服饰要符合职业特点 体现教师为人师表的好形象 属于教师的( )。A.思想行为规范
衣着整洁,朴实大方。服饰要符合职业特点,体现教师为人师表的好形象,属于教师的( )。A 思想行为规范B 教学行为规范C 人际行为规范D 仪表行为规范请
下列作品中 不是雨果创作的是( )。A.《九三年》B.《悲惨世界》C.《双城记》D.《巴黎圣母院》请
下列作品中,不是雨果创作的是( )。A 《九三年》B 《悲惨世界》C 《双城记》D 《巴黎圣母院》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下列选项中 属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是( )。
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是( )。A 全面普及学前教育B 基本实现区域之间的教育公平C 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