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

大学本科 已帮助: 时间:2024-12-21 04:55:59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难度:⭐⭐⭐

题库:大学本科,哲学,哲学类

标签:主要矛盾,矛盾,关系

参考解答

用户头像

406***107

2024-12-21 04:55:59

正确答案:B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两者在一定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诡辩论的典型代表公孙龙的一句话。公孙龙证明说,白是颜色,马是形状,白马只有颜色没有形状,所以白马不是马。很明显,这句话的错误就在于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白马是个性,马是共性,马就是对各种不同的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的抽象和概括。故选项B正确。题目中“白马”和“马”的关系并不能构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题干没有阐述两者的对立和统一之处。故选项A不选。这里只有一个矛盾即“白马”和“马”的矛盾,没有主次矛盾之分。故选项C不选。题干并没有讲矛盾的两个方面哪个是主要方面,哪个是次要方面。故选项D不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选项内容解答问题的角度。

上一篇 事物的质变采取爆发式或非爆发式形式取决于( )。A.事物主要矛盾的发展B.事物发展的内冈和外因C.事

下一篇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这是因为( )。A.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B

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