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1)为防止资源浪费 燃烧时通常将煤块变为粉末状 其原因是
学习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1)为防止资源浪费,燃烧时通常将煤块变为粉末状,其原因是 。 (2)在牙膏和一些药品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填充剂或载体。制取轻质碳酸钙粉末是用净化后的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其原因是 。 (4)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为表示这个反应写出了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 CaCl2 + NaHCO3 CaCO3 ↓+ NaCl + HCl; ② CaCl2 + 2NaHCO3 CaCO3 ↓+ 2NaCl + CO2 ↑+ H2O。 有同学认为化学方程式①不合理,请你简述其理由: 。 |
参考解答
(1)增大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2)CO2 + Ca(OH)2 ===CaCO3↓+ H2O (3)生成的氧化镁质量等于镁条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 (4) CaCO3和HCl不能同时存在(或CaCO3和HCl能反应) |
试题分析:(1)为防止资源浪费,燃烧时通常将煤块变为粉末状,其原因是增大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2)制取轻质碳酸钙粉末是用净化后的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Ca(OH)2 ===CaCO3↓+ H2O。 (3)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其原因是生成的氧化镁质量等于镁条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 (4)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化学方程式为CaCl2 + 2NaHCO3 CaCO3 ↓+ 2NaCl + CO2 ↑+ H2O。碳酸钙和盐酸不能共存,CaCO3和HCl能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点评:碳酸盐不能与盐酸共存,常用盐酸和澄清石灰水检验碳酸盐。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1、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
相似问题
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 轻便易携带 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A.纸锅的着火点很高B.面汤使纸锅的着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加油站内及附近 要严禁烟火B.少量天然气泄漏 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加油站内及附近,要严禁烟火B.少量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正在
从安全角度考虑 允许旅客带上客车的物质是( )A.白磷B.食盐C.浓硫酸D.汽油
从安全角度考虑,允许旅客带上客车的物质是()A.白磷B.食盐C.浓硫酸D.汽油
下列各物质与空气混合后 遇到明火时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B.煤气C.天然气D.二氧化碳
下列各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时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B.煤气C.天然气D.二氧化碳
(5分)某校初三(3)班同学到十八重溪野炊。(1)野炊活动中冬冬引燃细枯枝后 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
(5分)某校初三(3)班同学到十八重溪野炊。(1)野炊活动中冬冬引燃细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