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解答
施耐庵。《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经过殿试,高中进士,步入官场,因看不惯官府的黑暗,愤然辞职,在教书之余,收集素材,用毕生精力写出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被誉为华夏之瑰宝。
争议:
有人认为,《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其理由有三:
1、明代代嘉靖年间还没有公开在小说卷首署上作者真名的惯例,所以《水浒传》上所署的施耐庵也并非真实姓名。
2、《水浒传》中的不少地名都是明朝的建制,这是元末明初人不可能写出来的。可见,《水浒传》不是元末人施耐庵的所品。
3、有人查了《施氏长门谱》,序言说中说自明迄清所传族谱已消亡,此谱系“访诸老,考诸各家实录”修辑而成。有人经仔细辨认,行外旁注“字耐庵”三字笔迹墨色与他字有异,可能是抄录后增添的。又根据此谱体例讳(名)、字排列分明的特点,原文应为“讳彦端,字耐庵”,而不会写成“彦端公,字耐庵”。 可见,施彦端实在是有“名”无“字”,后人窜入之“字耐庵”三字,实与施彦端无关。
那么,不是施耐庵会是谁呢?有学者就认为应该是罗贯中,鲁迅、俞平伯也是这种看法。但是,又有人提出疑问。罗贯中是《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在这一点上,不存在争议。而《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在语言风格上完全不同。前者用的是浅近的文言,后者却出之以通俗的白话。说它们出于同一作者笔下,实在很难叫人认同。此外,两本书的写作水平也不在一个档次。惠康野叟在《识馀》中说:“二书深浅工拙,如天壤之悬,讵有出一手之理?”
有人说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和写的,但是人们发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战争场面十分生动,地理位置也大都与实际相符,而《水浒传》则不然,地理位置错误百出。作为合写的罗贯中,肯定会改正地理位置混乱的错误。
当然,也有人认为是集体创作,因为水浒故事流传依旧,可能是几个人分别写几段,之后汇集到了一起。因为该书, 真正精彩的篇章,都集中在前四十回的几个主要人物,如鲁智深、林冲、宋江、武松、李逵等人身上。这四十回,无论是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乃至语言风格,都是一个整体,是《水浒传》不断发展的核心。其后的许多情节、人物,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赘加而成,显示出松散零乱,不断地拉长、拼凑的特点。
最后,这些片段经过出版商、文化人,如施耐庵、罗贯中、金圣叹等编纂出版。当然,《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在学术界上,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文章来源:http://www.datiba.cn/ask/z284269461.html
教育知识
最新问题
- 读板块示意图 完成1—3题。 1 甲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 与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
- 读“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图中①处山地的成因是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
- 读下列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开幕举行。沙
- 读“某区域陆地自然带沿不同方向变化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不同自然带) 回答1—3题。1 图中①②自然
- 下面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及地面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关于图中河谷地区地形的成因 下列叙
-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是:甲________ 乙_____
-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是什么力量使它隆起[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B.
-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1 )从内力作用的角度分析A 山脉的成因。________
-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试着当一位地质工程师 对下面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说明。(1)甲地质构造为___
- 下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地质构造与地形示意图[ ]A 向斜 B 背斜 C 断层 D 陡崖
- 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山地是[ ]A.喜马拉雅山脉B.华山C.安第斯山脉D.富士山
- 2005年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 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不久
- 红海位于[ ]A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C 非洲
- 读图 回答1—2题。 1 图示地区位于[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 太平洋板块与
- 20世纪50年代 我国地矿程人员在黑龙江松嫩平原某地区经多年地质勘探 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