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解答
施耐庵。《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经过殿试,高中进士,步入官场,因看不惯官府的黑暗,愤然辞职,在教书之余,收集素材,用毕生精力写出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被誉为华夏之瑰宝。
争议:
有人认为,《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其理由有三:
1、明代代嘉靖年间还没有公开在小说卷首署上作者真名的惯例,所以《水浒传》上所署的施耐庵也并非真实姓名。
2、《水浒传》中的不少地名都是明朝的建制,这是元末明初人不可能写出来的。可见,《水浒传》不是元末人施耐庵的所品。
3、有人查了《施氏长门谱》,序言说中说自明迄清所传族谱已消亡,此谱系“访诸老,考诸各家实录”修辑而成。有人经仔细辨认,行外旁注“字耐庵”三字笔迹墨色与他字有异,可能是抄录后增添的。又根据此谱体例讳(名)、字排列分明的特点,原文应为“讳彦端,字耐庵”,而不会写成“彦端公,字耐庵”。 可见,施彦端实在是有“名”无“字”,后人窜入之“字耐庵”三字,实与施彦端无关。
那么,不是施耐庵会是谁呢?有学者就认为应该是罗贯中,鲁迅、俞平伯也是这种看法。但是,又有人提出疑问。罗贯中是《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在这一点上,不存在争议。而《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在语言风格上完全不同。前者用的是浅近的文言,后者却出之以通俗的白话。说它们出于同一作者笔下,实在很难叫人认同。此外,两本书的写作水平也不在一个档次。惠康野叟在《识馀》中说:“二书深浅工拙,如天壤之悬,讵有出一手之理?”
有人说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和写的,但是人们发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战争场面十分生动,地理位置也大都与实际相符,而《水浒传》则不然,地理位置错误百出。作为合写的罗贯中,肯定会改正地理位置混乱的错误。
当然,也有人认为是集体创作,因为水浒故事流传依旧,可能是几个人分别写几段,之后汇集到了一起。因为该书, 真正精彩的篇章,都集中在前四十回的几个主要人物,如鲁智深、林冲、宋江、武松、李逵等人身上。这四十回,无论是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乃至语言风格,都是一个整体,是《水浒传》不断发展的核心。其后的许多情节、人物,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赘加而成,显示出松散零乱,不断地拉长、拼凑的特点。
最后,这些片段经过出版商、文化人,如施耐庵、罗贯中、金圣叹等编纂出版。当然,《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在学术界上,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文章来源:http://www.datiba.cn/ask/z284269461.html
教育知识
最新问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溶化时 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判断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构型不是三角锥形的A.PCl3B.H3O+C.HC
-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手性碳原子的催化氢化 氧化反应'研究领域作出贡献的美 日三位科学家 手性
- 科技日报2007年1月30日讯:美 德两国科学家日前成功合成出具有独特化学特性的氢铝化合物(AlH3
- 若ABn的中心原子A上没有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孤对电子 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分子中含有三个碳碳双键B.将乙酸和乙醇混合加热即可制取乙酸乙酯C.葡萄糖能够发
- 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 验 事 实理 论 解 释A.SO2溶于水形成的溶
- 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同的A.原子数B.质量数C.体积D.质量
- (每空2分 共12分)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 也可以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 化学反
- 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的是( )A.BeCl2B.NH3C.BF3D.H2O
- X与Y两元素的单质能化合生成XY型的离子化合物 则X Y可能属于( )A.ⅠA族和ⅣA族B.Ⅱ
- 有以下物质:①NaOH ②Na2O2 ③HClO ④MgCl2 ⑤K2SO4 ⑥Ne(用序号做答)(
- 0.01mol氯化铬(C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的AgNO3溶液处理 产生0.02mol
- 同学们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很多有害的挥发性物质 二氯甲烷就是其中一种 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 有关二氯甲烷
- 下列分子中有三个原子核的是A.HFB.NH3C.H2OD.CH4